今天是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市委文件 > 正文

中共五大连池市委办公室 关于印发《五大连池年鉴编纂方案》和 《五大连池年鉴编纂规定》的通知

更新时间:2021-03-10 09:07:00点击次数:10187次

办字〔20213

 

中共五大连池市委办公室

关于印发《五大连池年鉴编纂方案

《五大连池年鉴编纂规定的通知

 

各乡镇党委,市委各部委办,中省市直各党(工)委、党组市域内农垦、森工、监狱(所)融通公司

经市委领导同意,现将《五大连池年鉴编纂方案》五大连池年鉴编纂规定》印发给你们,请认真做好年鉴编纂有关工作

 

附件:1.五大连池年鉴编纂方案

2.五大连池年鉴编纂规定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中共五大连池市委办公室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021310

附件1

 

五大连池年鉴编纂方案

 

《五大连池年鉴》(以下简称《年鉴》)是由五大连池市委统一领导、市委史志研究室牵头编纂的,每年连续出版的地方综合年鉴,是政府公报性的资料工具书是宣传、介绍五大连池市的城市名片,也是我市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为做好《年鉴2021》年的编纂工作,根据国务院《地方志工作条例》精神,按照省、黑河市的总体部署,特制定本方案。

一、编纂原则

(一)要全面、准确地记载五大连池市2020年度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社会等方面取得的成就,客观地反映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。

(二)坚持质量第一,确保资料和数据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照片的代表性,切实提高年鉴的信息价值、实用价值、历史价值和法律价值的认识。

(三)突出时代、行业特点和地方特色,充分反映五大连池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举措、新成果、新经验。

二、内容和结构

内容包括特载、大事记、概述、党政、经济、人民团体、军事、法制、财政金融等方面的内容。采取分类编辑的方法,以目、分目、条目组成框架结构的主体部分。

三、记述时限和地域范围

《年鉴》主要记载2020年度内五大连池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,其记述时限为20201120201231日。记述范围包括各乡镇、中省直单位、企事业单位市域内农垦、森工、监狱(所)融通农业发展(五大连池)基地管理有限责任公司

四、具体要求

(一)提高认识。《年鉴》是官书,具有客观性、资料性、法律性和证据性的特点。各单位和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为国存史、为党立言、为民修志的重要性,切实加强领导,安排专人负责《年鉴》编纂工作。在机构改革期间,要保证全市《年鉴》编纂工作组织健全,有序开展。

(二)严格把关。各单位要将2020年度本单位的重点亮点工作如实反映,保障《年鉴》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,提高地方史志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。各单位要按要求及时报送《年鉴》资料,并保证资料的详实准确涉及干部名单问题要与组织部门认真核对。对于上报市委、政府、发改、农业、史志研究室等单位的相关数据必须口径一致,与统计部门核对并统一,经单位一把手审核签字,加盖单位公章方可采用。机构改革相关单位要做好本单位资料整理,避免出现改革期间重要资料遗失。

    (三)重点突出。各单位报送到史志研究室照片要确保反映出本单位本年度亮点工作,或本单位承担的全市重点民生工程。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,避免由于主要领导不审核把关导致照片质量不达标、不报送,全市重点、亮点工作缺项漏项情况发生。各单位要报送党政主要领导照片各一张,班子成员照片一张,文稿条目中体现的重点、亮点工作照片若干张,年鉴彩版或本单位年鉴内文插图使用

(四)保证时限。各单位务必于2021315日下班前将年鉴电子文稿和照片报送至委史志研究室邮箱wdlcszb2012@163.com

(五)强化督查。《年鉴》编写工作,作为市委一项重要工作,时间紧、专业性强,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《通知》要求。市委督查室负责做好督查工作,市委史志研究室定期通报工作完成情况,对于不按编纂《方案》和《规定》及未按时限要求上报的单位将在全市通报批评。

五、《五大连池年鉴(2021)》编辑部

   编:铁桂玲  

  编:徐丽艳  武筱丽  

责任编辑:郝凤琴    

   问:张忠良      马玉璞  刘志民  

郭俊平  滕俊华  张太勤

 

 

 

附件2

 

五大连池年鉴编纂规定

 

为了提高《五大连池年鉴》编纂质量,充分发挥地方综合年鉴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,切实保证《五大连池年鉴》观点正确、框架科学、资料翔实、内容全面、记述准确,特制定本规定。

一、年鉴框架

应涵盖年度内本行政区域的基本情况,应做到分类科学,层次清晰,领属得当,编排有序,体现年度特点和突出地方特色。年鉴框架应保持相对稳定,可依据年度特点和事物变化情况作适当调整。年鉴框架分类应参照相关分类标准,结合社会实际分工和本行政区域特点进行。年鉴框架结构一般分为类目、分目、条目三个层次。年鉴各层次标题应准确、规范、简洁,能够揭示所记述内容的特点,避免重复。

二、年鉴资料

应反映本行政区域自然、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社会、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基本情况,以及与本行政区域密切相关的内容。年鉴主要辑录上一年度的资料,一般不上溯下延。年鉴资料应具有为现实服务的价值和存史的价值。应具有连续性和可比性,能正确反映事物发展的脉络和轨迹。年鉴资料应真实,人名、地名、时间、事实、数据、图片、引文等应准确。未经核实的资料不得收录。年鉴采用的数据应以统计部门提供的为准,未列入统计范围的,以业务主管部门提供的为准。数据不一致时,应加以说明。

三、年鉴内容

年鉴记述内容应存真求实,客观反映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。应减少交叉重复,多处记述同一事物的应各有侧重。

(一)条目。条目为基本记述单元,分为综合性条目和单一性条目等类型。综合性条目反映年度内各个领域发展变化的总体情况和主要特点,具有高度的概括性,一般包括基本情况、主要成效、年度特点、存在问题等;单一性条目一事一条,时间、地点、人物(事件)、结果等基本要素齐全。条目编排一般综合性条目在前,单一性条目在后。条目选材要注重准确性、完整性和新颖性,有效信息含量要大,避免空洞无物和简单重复。要消除部门工作总结、报告痕迹,不应记述非部门主要职能的信息。要坚持述而不论,寓观点于记述之中。要做到条目标题中心词突出,题文相符条目排列有序,并避免单个条目构成分目。

(二)概况。根据中指部20201230日印发的《关于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》要求,《年鉴(2021)》概况注重记述单位的主要职能工作。一般不记述单位内设机构、领导职数、人员编制。不记述单位内部机关党建、宣传信息、队伍建设、后勤保障等非主要职能信息。

(三)大事记。选录要得当,做到重要事项不漏,时间、地点、人物(单位)、事件过程、结果等要素齐备。可将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。如:XXX日,X市委召开XX会议。市委副书记、市政府市长XXX主持会议,市委书记XXX做了重要讲话,会议决定……,会议选举出……。

(四)图片。包括卷首专题图片和随文图片。图片选用注重典型性、资料性,突出反映重大事件、重要成果和热点问题。图片要清晰(像素1M以上)、美观、主题突出;文字说明应简洁、准确,要素齐全,注明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事件,时间要精确到年、月、日。随文图片应图文相符,以图释文。

(五)入鉴人物。要严格掌握标准,具有代表性。如政治人物、先进人物、新闻人物、革命烈士、逝世人物等。人物记述应客观、准确、公允。政治人物格式如:姓名、职务、性别、民族、出生年月日、党派、学历。参加工作时间、任(免)现职时间。

(六)表格。内容要准确,设计要规范。表格包括表题、表体以及必要的表注(说明)等。表题一般包括时间、单位、事项、表种等要素。表注(说明)一般为表下注(说明)。

(七)表彰奖励。含先进单位、先进个人,要准确具体写明先进单位(全称)、先进个人姓名及所在单位、荣誉名称(全称)、评选部门(全称)。

四、行文要求

(一)语言表述

年鉴使用记叙文、说明文等文体,文风要朴实,记述要流畅,名称、时间、地点、事实、数据、计量单位、术语等表述应前后一致。语言要求准确、规范、简洁、明了、朴实。准确,即用词恰当,逻辑严密,资料准确。规范,即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,慎用文言、方言、俚语,忌用仅在行业内通用的简称,文句要符合语法、修辞和逻辑要求。简洁,即用简练、严谨的语言,向读者提供高度浓缩的信息。明了,即开门见山,直陈其事,不用导语,不用铺垫文字,用最明确的语言,向读者传递信息。朴实,语言文字朴素纯真,不矫饰,不使用空话浮词。对人物、事物的褒贬,寓于事实的叙述之中。

1.文稿要使用书面用语,剔除口语化、总结式、汇报式、修饰性、强调式痕迹,语言准确,文风朴实,内容具体。去除夸张性虚词,如“做好”“积极”“大力”;去除主观色彩词汇,如“亲切”“荣获”“最大”“领先”等。不使用第一人称记述,如“来我市”“来我省”,要用第三人称述写,如“到五大连池市”“到黑龙江省”。“截止”用于事情已完成,“截至”用于事情未完成而到某一时间。

2.人物名称不用“同志”,需要说明职务的,要将职务(全称)加在姓名之前,如“中共五大连池市委常委、市政府副市长XXX”,“五大连池市人大常委会主任XXX,不能简称为“副市长XXX”“人大主任XXX.

3.单位名称首次出现在文稿中要用全称,并用括号注明简称(要符合国家行政通用用法),之后全用简称,单位简称在文稿中必须前后一致。缩略语要在括号内注明内容含义,如评选“三学”(学知识、学科学、学技术)状元。

4.主语不能省略,特别是综合性部门,如市委组织部、宣传部联合开展了XX活动。一篇文稿中涉及多个工作承办主体的,更要注重标明主语,且主要承办单位前置。

(二)数字表述

以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》(GB/T 15835-2011)使用规定为准。

   1.关于时间方面的数字表述规范,例如:书写公历世纪、年代、年、月、日和时刻,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。如:21世纪90年代、公元前221年、19491011030分。年份不能简写,如:1996年不能写作96年,19211971年不能写作192171年,“~”前的“年”可省略;同一年某月至某月,前面的“月”可省;同月某日至某日,前面的“日”可省略;某年月日至不同年月日,则“年”“月”“日”都不能省略。星期几一律用汉字。如:星期五。农历和清代历史纪年用汉字。如:正月十五丁丑年、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九月二十四日(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,公元1860112)。人们熟知的历史事件、日期的写法,一般不加引号,中间不用间隔号圆点,如五四运动、五一国际劳动节、八一三事变,不必写成“五·四”运动、“五·一”国际劳动节、“八·一三”事变等。涉及一月、十一月、十二月的,用间隔号圆点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,并外加引号,避免歧义,如“一·二八”事变、“一二·九”运动等。

2.计数与计量(包括正负整数、分数、小数、百分比、约数等),表示科学计量和统计意义的数字,使用阿拉伯数字。不是出现在一组表示科学计量和统计意义数字中的1位数(一、二、……九)可以用汉字。4位和4位以上的数字,采用国际通行的三位分节法,节与节之间空半个阿拉伯数字的位置。凡 5位以上的数字 , 尾数零多的 , 可改写成以万、亿作单位的数,阿拉伯数字与汉字不能混用,小数点后面保留2位小数。如:345 000 000公里,可写作3.45亿公里或34 500万公里。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、词组、惯用语、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,应当使用汉字。如:一律、十月革命、某部五连、二排六班、“九五”期间、白发三千丈、十二分满意、实现“四化”、五省市。表示序数的数字要用汉字。如:第三中学、七O三研究所。邻近的两个数字(一、二……九)并列连用表示概数,应当用汉字,连用的两个数之间不能用顿号隔开。如:三五天、十之八九、十五六岁、七八十种。

(三)标点符号 

1.表示序数的标点符号用法: 凡用汉字一、二、三……表述的序数,数字后用顿号。凡用()()()……表述的序数,括号之后不加任何标点。凡用阿拉伯数字123、……表述的序数,数字后一律用“.”而不用“、”。凡用阿拉伯数字(1)(2)(3)……或①②③表述的序数,括号或圆圈之后不加任何标点。凡用第一、第二、第三……或首先、其次、再次……表述的序数,序数词后一律用“,”而不用“、”。

2.“其中”后边标点符号的用法: 总数后只有一个数,“其中”后不用“,”。如:1989年,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16.24亿元,其中工商税收收入15.85亿元。总数后分述几个内容,则总数后用“。”,“其中”后边用“,”,各分述内容之间用“;”。如1991年,哈尔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12.94亿元,同比增长8.6%。其中,轻工业完成95.60亿元,占44.18%,同比增长7.1%;重工业完成117.34亿元,占55.82%,同比增长9.9%;……

3.“、”“,”“;”“。”的用法: “、”表示句子中并例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,“级别”最小。“,”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,“级别”大于“、”小于“;”。“;”表示一句话中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,“级别”大于“,”小于“。”。“。”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,大于“;”,是这四个标点符号中“级别”最大的。

   4.“《 》”“——”“—”“~”的用法: 书名号《 》用于表述书籍、文件、报纸、杂志、文章的名称,不能用来表述会议、单位等名称。破折号“——”(占两格),用于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。破折号和括号用法不同,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,括号里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,只是注解。例如:“中国矿泉水之乡——五大连池市”。连接号“—”(占一格),用于组成复合词的两个名词之间,把意义密切相关的词语连成一个整体,如“五大连池市—北安市”。连接号的另一种形式“~”,主要用于连续相关的数字,如“51820日”“3040万”“20%30%”等。      

(四)书写格式  

类目标题居中占行;分目标题占一行,居中写书;条目标题顶格书写,采用【】形式;空一格写正文;各条目撰稿人姓名需写清楚,置于条目文后右端,采用()形式。